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石城县丰山乡“以戏育村”培育文明乡风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5-09-15 15:40:49  编辑:陈晗子 作者:客家新闻网

  “惊堂木这么一响,各位您听端详。今日不断案,专说婚姻法:彩礼嫁妆闹翻天,老包给您解疙瘩……”“第三种是冒充公检法,说你涉嫌犯罪要冻结账户,真警察绝不会电话里让你转钱到‘安全账户’,遇上这情况直接挂电话,或者找村里干部帮忙报警……”9月10日下午,一场以“以戏育村”为主题的戏剧演出正在石城县丰山乡福村村举行,“包大人讲新法”“文明实践员聊防骗”等节目穿插上演,不时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丰山乡戏剧文化底蕴深厚,曾连续十年被评为“灯彩戏剧之乡”,福村剧团更是传承百年。为进一步深化拓展“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移风易俗改革,近年来,丰山乡结合“写戏”习俗,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核心,借助戏剧群众基础深厚、传播形式生动的优势,充分发挥戏剧培根铸魂的作用,创新探索“以戏育村”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推进“戏宴”文化,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戏剧活动,让群众在戏剧的悠扬韵律中感受传统之美、体悟家国情怀,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摒弃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用好一支队伍,筑牢戏剧传习根基。为传承发展戏剧文化,丰山乡邀请石城县剧团、戏剧传承人到该乡民间剧团指导编排剧目,吸纳乡村文艺爱好者充实到民间剧团,解决人才短缺难题。同时,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资源,成立戏出“丰”采志愿服务队,围绕政策宣讲、文明倡导等主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戏曲表演。志愿者化身“文明宣传员”,通过戏曲微课堂等形式,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6场次,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

  建好一批场所,夯实戏剧展演阵地。按照“修旧如旧、功能提升”原则,丰山乡各村自发筹集资金修整古祠堂、礼堂等戏剧展演场所,打造兼具传统文化韵味与现代演出功能的“戏剧文化地标”。同时,在该乡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老一小”幸福院等活动场所建设戏剧活动室,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戏剧活动空间。

  选好一篇戏目,增强文明教化实效。为引导好戏剧传统习俗,丰山乡着力规范写戏管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五老”志愿者等力量,对“戏目”的选择进行把关审核,“唱戏”曲目选取由各村红白理事会负责,要求均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剧目,或是以《五女拜寿》赞扬正直善良、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或是以《福寿图》弘扬孝道和拾金不昧的美德,或是以《状元与乞丐》弘扬积极努力、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每个写戏的剧目均经由文化稽查部门审查认定,去除粗俗段落,保留剧本文化内涵的同时深挖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真善美”精髓。

  树立一批榜样,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利用“写戏”习俗,丰山乡因势利导,倡导婚嫁、添丁、小孩满月、乔迁新居、老人过寿等喜事大摆酒席改为写一场“戏”,让酒宴变“戏宴”,遏制大操大办等陋习,展现农村新风尚。同时,各村对参与酒宴变“戏宴”的群众发放善治积分,每年评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户”,形成“一户带一片”的文明风尚。

  形成一套机制,确?!跋费纭背LばА7嵘较绺鞔遄橹赂咄氐睦系吃?、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并完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对“写戏”资金使用全程公开、及时公示。红白理事会成员从自身做起,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过程中,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据了解,去年该乡6个村完成“写戏”96场。

  在丰山乡,东家“写戏”,理事会组织“唱戏”,群众看戏,村“两委”搭建爱心互助平台,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已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通过“戏宴”文化,一幅破旧风、树新风,以文明为底色的乡村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潘庆坤 刘文烽 陈平 陈美旭
相关新闻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