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廖,走这么快去哪里?”“你还不知道呀,村里老祠堂今天晚上放电影,早点去占位子?!?月17日,青山镇高枧村村民廖书来一边跟邻居打着招呼,一边快步走向村里的老祠堂。
高枧村是青山镇北面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友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融合高枧老祠堂、友邻茶社、友邻书法班、友邻盆栽合作社、党群文化中心等功能室,村民可在这里观看红色电影、了解国家政策、学习书法和盆栽技艺、商议改善村组环境等村庄大事小情,老弱病残的乡邻在这里得到照顾。
祠堂变身文化宝地
高枧村老祠堂建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祠堂不再开展祭祖等活动,闲置了多年。2018年9月,高枧村在老祠堂挂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老祠堂成为远近知名的文体中心,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季度我们村很多贫困户自强自立,尤其是疫情期间主动参加防疫志愿服务、捐资捐物给需要的村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苯衲?月,高枧村2020年一季度脱贫攻坚道德红黑榜评议会在老祠堂举行。
自老祠堂改造以来,先后在这里举办了红色电影巡展、脱贫攻坚道德红黑榜评议、誊抄国学经典书法大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村里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郁。在疫情期间,因村里封路,村民自发成立友邻共享菜摊,将自家的蔬菜、鸡鸭鱼肉拿出来与有需要的村民免费共享,友邻文化成为高枧村民的行为准则。
以茶会友友邻茶社
“我们组上的道路比较狭窄,进出车都不方便。这几年很多村民家里都买了车,我们倡议把自己组上的道路拓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痹谟蚜诓枭?,乡亲们一边品茶,一边商议村里的建设。
高枧村许多村民爱好茶道,品茶交流是村民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党员朱迪如、赖春芳等在品茗的同时,提出改善村组环境的建议并带头捐款3万元。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响应捐款。村民刘庚圣靠卖菜为生,听说村组集资修路,毫不犹豫地捐出1万元。不到一个星期,村民理事会就收到捐款13万余元。
“每天晚上不来这里报个到,都睡不着觉?!贝迕窳踔テ级似鸩璞?,一边品茶,一边聊着,“这是自家炒制的明前茶,今天拿出来跟乡亲们一起分享品尝。”自从友邻茶社办起来后,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吵架扯皮的少了。曾经陌生的邻居、有矛盾的邻居,因为一起喝茶握手言和。闲暇之余,村民还会拿出家里的好菜,在实践站“搭伙”吃饭,并邀请村里的老人一起聚餐,像一家人一样和谐融洽。
以文会友友邻书法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烟云,竖如万里枯藤?!痹谟蚜谑榉ò啵系吃绷醺罢诟迕裆鲜榉?。
为进一步弘扬国学文化,让更多村民学习书法爱上书法,刘庚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免费的书法培训班,每周五晚上7时准时开课。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争相学习书法,目前已有学员20余人。上到40多岁的家庭妇女,下到5岁的孩童,都是书法班的学员。一到春节,书法班学员便给全村写春联、送春联,已经连续5年,送出春联和福字两万余幅。目前,高枧友邻书法班计划在全村普及书法,寒暑假开设白天班,采取老学员带领新学员、骨干老师重点指导等方式解决授课老师少的难题,让书法文化为村里添书香墨香。
以技会友友邻盆栽
“这个罗汉松要从这边造型,紫薇也能做成盆栽,5月份我们计划搞一个全村盆栽大赛,大家回去准备好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赛……”党员致富带头人朱迪如在给村民讲授盆栽造型的技巧,并宣布村里盆栽大赛事宜。
自实践站创办以来,朱迪如定期开设盆栽致富课堂,给村民讲授盆栽种植技巧,并将自家的院子围墙拆掉作为教学基地。通过授课,村里对盆栽感兴趣的学员超过20人,朱迪如决定带领大家抱团发展,于2019年成立了友邻盆栽合作社。目前已平整土地100余亩,种植罗汉松7000余棵,制作金弹子盆栽3000余盆,吸纳农民社员30余名,社员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一堂盆栽致富课、一个书法文化传承班、一处移风易俗示范点,友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祠堂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让实践站成为接地气、受欢迎、有实效的新时代文明新阵地。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