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剪纸艺术课在百年祠堂里开讲,大学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创作;道德红黑榜悬挂在祠堂正厅,记录着村里的善行义举;幸福食堂飘出饭菜香,老人们围坐用餐笑语不断……
昔日庄严肃穆的乡村祠堂,如今在江西省高安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高安市着力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全市500余座祠堂变身“六堂”,成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
——议事大堂让村务决策更透明。在石脑镇况家村祠堂,一场关于土地流转的村民议事会正在举行。依托族规中对“公平公正”的强调,村民代表先后发表意见,最终方案最大限度保障了每户权益?!霸陟籼靡槭?,大家更守规矩,决策也更透明。”目前,高安已有80%的行政村将祠堂作为民主议事场所,今年通过祠堂议定事项超600件。
——理论课堂让政策宣讲接地气?!跋绱逭裥瞬皇枪庑蘼犯欠?,更要留住乡愁!”在石脑镇梅江村祠堂,退休教师陈老师用方言讲解着政策。今年以来,高安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和致富能手等“星火”宣讲团成员在全市各祠堂中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农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120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
——道德讲堂让好家风滋养新风尚。灰埠镇锦洲村祠堂里,每年举行的道德故事分享会已成为村民最期盼的活动。通过挖掘本土家风家训,设立道德红黑榜,评选表彰孝老爱亲模范,传统美德在分享中焕发新光彩。据统计,高安市已打造道德讲堂示范点156个,评选各类道德模范860人次。
——文化礼堂让非遗传承活起来。国庆期间,筠阳街道院背村的敖家祠堂戏台锣鼓喧天,国家级非遗高安采茶戏在这里连演三天?!办籼帽渚绯?,过足了戏瘾!”村民敖大爷笑着说。高安利用祠堂开展舞龙舞狮、包粽子、打糍粑、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活动,建成非遗传承基地42个,每年开展文化活动超5000场。
——幸福食堂让舌尖温暖夕阳红。每天中午11点半,龙潭镇蓝家村祠堂准时飘来饭菜香。20多位老人陆续来到幸福食堂就餐?!白优谕獯蚬し判亩嗔?!”80岁的王奶奶说。目前全市已建成祠堂幸福食堂89个,惠及留守老人1300余人,配套建设娱乐室、医疗点,成为养老服务的暖心工程。
——喜事厅堂让简约新风拂面来。上个月,村民小陈在祠堂办了场简约婚礼:没有高价彩礼,只有亲友祝福?!白逯谐け苍谝鞘缴辖彩黾曳绻适?,我觉得婚礼更有意义了。”高安引导村民在祠堂办红白事,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成效显现。今年已节约农村红白事活动开支超千万元。
“祠堂变‘六堂’工程,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又注入了新时代文明内涵?!备甙彩形拿靼旄涸鹑吮硎荆庖淮葱伦龇ㄓ行平饬伺┐骞卜穸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