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寻乌县举办第八届文明实践集体婚礼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5-09-01 15:23:48  编辑:陈晗子 作者:古静颖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一场融合客家风情与美食文化的特色活动在南桥镇灵石温泉热闹启幕——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联合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民政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文明实践集体婚礼暨南桥镇豆腐美食文化展示活动,以“客家有囍爱在寻乌”为主题,将浪漫婚典与传统豆腐文化深度绑定,既弘扬了客家民俗,又倡导了文明婚俗新风,生动展现出寻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以家庭为纽带,强化家教家风建设,为社会和谐注入温暖力量。

  活动核心的婚礼风尚区,以“时光流转”为脉络打造三大篇章,让豆腐这一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元素,成为串联不同年代爱情故事的独特纽带。

  “时光豆香·爱的传承”篇章复刻60年代温情。新人身着蓝布工装与的确良衬衫,女士挎着装满黄豆的竹编框,男士手提复古小木桶,从摆放着老石磨的展区缓步入场。他们共同将手中黄豆倒入共用石磨,齐力推动磨盘,研磨出的不仅是豆浆,更寓意“爱情需齐心经营,方能酿出甘甜”。现场,女歌手一曲《最浪漫的事》缓缓流淌,新人取出复刻的“196X年豆腐票”,齐声许下“凭票领过岁月甜,凭心共担余生苦”的誓言,随后一对新人代表向现场来宾传递这份跨越时光的祝福。

  “岁月豆韵·情的澎湃”篇章再现80年代活力。新人换上白色衬衫与碎花裙,斜挎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绿布包,包里装着自家制作的豆腐小吃,从还原的“老豆腐摊”场景中走出,响亮喊出“勤劳致富,爱情幸福”的时代口号。他们端起碗沿贴着“南桥镇”红章的复古搪瓷碗,共饮一碗热豆浆,碗沿相碰的“叮”声,被大家亲切称为“南桥爱情定情铃”。随后的豆腐菜分享会上,新人端出自家烹制的红烧豆腐、泉水豆腐等菜肴,摆盘成热闹的“豆腐宴”,介绍时句句不离“咱镇泉水点的豆腐更嫩”“奶奶传的豆腐recipe藏着日子的奔头”,满是对家乡与生活的热爱,男歌手演唱的《恋曲1980》更让现场满是怀旧氛围。

  “青春豆彩·爱的盛开”篇章演绎00年代创意。6对新人身着现代礼服,手捧“豆腐花束”——鲜花间点缀着豆腐造型玩偶,丝带上“豆腐镇?爱满分”的字样格外醒目。他们走过撒满金黄黄豆的“幸福路”,向宾客抛洒印着“豆你开心”的豆腐形状喜糖,甜意满溢。新人用筷子共同夹起塞着红枣、花生的“爱心豆腐泡”,喂给彼此,象征“日子像炸豆腐,外酥里嫩有个性,越过越红火”。最后,他们交换刻有“南桥镇”与两人名字的迷你豆腐模具,许下“把日子捏成想要的模样,永远带着家乡豆香”的诺言,歌手合唱的《今天你要嫁给我》将氛围推向高潮。

  除了浪漫的婚礼环节,活动还设置了充满烟火气的婚礼集市与非遗美食区?;槔窦星?,婚庆摄影、床上用品、金银首饰、餐饮等商家齐聚,不仅提供婚纱试穿、婚庆咨询等服务,还推出一系列平价婚庆套餐,倡导“简约不失仪式感,节约更显真情意”的婚俗新风,不少准新人驻足咨询,称赞这样的安排“贴心又实在”。

  非遗美食区则让宾客沉浸式感受南桥豆腐文化?!岸垢小崩?,老作坊体验区人气爆棚,宾客们挽起袖子,亲手推动老石磨磨制豆浆,磨好的豆浆现场煮制,热气腾腾的香气萦绕鼻尖;“南桥镇特色宴”展台上,豆腐脑、豆腐丸子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知识问答环节中,“南桥豆腐制作技艺哪年列入非遗”“镇里最老豆腐坊叫什么”等问题引发大家踊跃抢答,答对者获得装满手工豆腐、黄豆酱的“豆腐镇特产礼盒”。此外,宾客在体验区拍照发朋友圈配指定文案,可兑换印着石磨图案的“南桥纪念徽章”或当地特色酸菜;亲子家庭则围坐在一起,制作“南桥镇爱情杯”——透明杯子里分层装入豆腐脑与水果粒,贴上“亲子创作”标签,带回家作为独特纪念。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三代婚照展”,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彩色婚纱照依次陈列,记录着祖辈“一张纸、两床被”的简约婚礼,父辈“自行车、手表”的时代记忆,子辈“创意婚典、个性纪念”的现代仪式。照片旁的文字讲述着每个家庭的幸福故事,让大家在翻阅中感受婚俗变迁,更深刻理解“注重家庭、重视家教、弘扬家风”的意义。

  这场集婚礼、文化、美食于一体的活动,不仅让新人收获了独特的婚典记忆,更让宾客在参与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体会文明新风的温暖。寻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这样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让更多人感受家乡的美好与生活的幸福。

来源:中国江西网
相关新闻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