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安远县地处江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小孩居多,部分农村群众居住散、远、偏,仅仅靠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活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安远县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原则,精准对接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明实践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了以“小阵地”“小剧团”“小册子”等为核心的“十小”载体,同时通过整合资源、项目、服务在全县地域内开启“文明实践大篷车”式的流动与精准滴灌,以“流动文明实践站”模式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阵地建设“活”起来瞄准人气旺处“长”
??为有效破解偏远村组群众“进站远”的问题,安远县创新构建“1+N”阵地体系,把文明实践的根须深深扎进群众日常生活的土壤里。通过“送文明实践活动”的形式,将人气旺、接地气,深受群众喜欢的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唤醒”采茶戏小舞台、农家小院、村头小广场、社区小花园甚至生产小车间,打造成能承接流动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的“家庭站点”和“互助组”。同时,创新将文明实践政策宣讲、价值培育、文化服务、移风易俗等功能室,流动嵌入群众日常聚集场所开展。
??在安远县龙布镇迳背村,采茶戏“互助组”的根扎在农家小院之中,只要中心户一声吆喝,左邻右舍聚拢来,文明实践志愿者在中心户的自家庭院或乡村树下或田间地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互动文明实践活动,家庭变课堂,庭院成舞台,党的方针政策就在这流动的“家门口课堂”传递开来。
??现在,安远的文明实践“走”出了固定的实践中心、所、站的功能室,“政策咨询台”支到了热闹的集市口,趁着“文明集市”的人气,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惠民信息送到群众手上,文艺文化激荡着村民的心灵。采茶戏小舞台在公园广场“安了家”,“屋场夜话”点亮了农家夜晚,濂江廊桥成了老人们的“快乐驿站”,当暮色漫过濂江,褪色的木柱挂上幕布,跃动的光影中,市民们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如今,安远700余个星罗棋布的文明实践点,83个充满活力的互助组,流动起来织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灵活机动的“服务网”,打通了前往“最后一公里”的“直通车”。
??服务群众“动”起来活动追着群众“跑”
??如何让忙碌的农人、不便的老人也能沐浴文明新风?安远县的答案是让服务“动”起来!
??安远依托“赣南采茶戏发源地”的金字招牌,组建了96支采茶戏理论“小剧团”,他们匠心独具,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揉”进悠扬婉转的采茶调,汇编成《“理论政策+采茶戏”主题宣讲作品集》。这支队伍如同“文艺轻骑兵”,翻山越岭,把舞台搭到村头巷尾、屋场晒坪,年均演出超200场,足迹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县文明实践中心更是整合文旅、卫健、红十字、科协等“大能量”,启动“东江源文明实践大篷车”项目。一辆辆满载理论政策、文艺精品、健康服务、科普知识的“大篷车”,像移动的文化盛宴,开进偏远乡村,一年服务5万余人次,熟悉的乡音乡韵让理论宣讲“活色生香”,演一场戏,讲一堂课,聚一片心。
??围绕“米袋子”“钱袋子”,150支由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领衔的农技志愿服务小分队,把“课堂”直接建到田垄上。他们采取“上门指导+田间教学”的模式,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果蔬田里开设“农技微课堂”。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与培训600余场次,惠及农户1.1万余户。
??通过“流动服务送到家”的模式,安远把文明实践活动无缝嵌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激活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内生动力和参与热情,参与人数激增30%,群众由原来的“被动观望”转为“主动融入”。
??村落抱团“转”起来优质资源人人“享”
??针对部分文明实践所、站策划的活动不接地气,实践所、站吸引力不足、人气不旺的痛点,安远县以“村际联动”为引擎,推动文明实践从“静态盆景”转为“流动宴席”。通过建立因地制宜策划群众所想所需的活动和资源跨村流动、项目跨村轮转、服务跨村共享的“轮流”机制,让优质资源和特色活动精准“送”到群众身边,焕发基层实践新动能。
??该地鼓励各所、站整合相邻村落资源,组建由文明实践员、文明实践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组成的“流动服务队”,并联合搭台或轮流承办,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不同的人群结构精心安排健康义诊、老年书画赛、儿童运动会、文艺汇演、技能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流动盛宴”。
??同时,该地积极引导打破“一村一站”的物理围墙,建立相邻村居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池”和灵活“流转”。乡镇实践所化身“协调中心”,按需调配特色场地,流转给相邻站点开展活动。通过资源流转机制,全县盘活特色场地资源50余处,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阵地共用、活动共办、轮转使用”的模式,盘活了沉睡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更让有限的投入在流动共享中迸发最大效能。同时,也使不同区域群众的多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小阵地”真正释放出“大服务”的能量,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随着资源的汩汩流动,不断拓宽延展深化。(陈玉婷)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