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奉新县晨雾氤氲,寒意未褪,文明实践的热潮却已浸润城乡。宋埠镇三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医护人员正为老人测血压,温热的手掌轻托布满皱纹的手,轻声叮嘱“降压药要按时吃”;数十里外的澡溪乡黄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搭建骨架、剪裁卡纸、细心拼接,制作出一盏盏流光溢彩的花灯,暖光灯影映红了一张张专注的小脸……这一幕幕热气腾腾的场景,正是奉新县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活写照。
阵地建设:从“空间覆盖”到“功能提质”
“这里是‘匠心书屋’,既是牌楼古村的一个旅游点,也是文明实践服务点。我们经常在这里开展宣讲活动、举办科普讲座,很多村民和孩子空闲时间总会到这边来?!彼尾赫蛐率贝拿魇导墓ぷ魅嗽笔嬷敬娼樯芩担庾嫉?00余平方米的明清徽派古建筑,不仅设有科普室、展示馆等基础功能室,还根据群众需求科学增设了书画室、器乐室等文艺室。
“村民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指向标,村民们的满意度就是我们活动质效的检测表,今年我们获评三星级实践所的原因离不开‘服务群众’四个字。”舒志存补充道。
群众在哪儿,阵地服务就跟进到哪儿。该县坚持以“阵地强基、服务惠民”为导向,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从“空间覆盖”到“功能提质”跨越式发展。通过统筹整合县域资源,盘活闲置公共空间,该县已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1+13+175”志愿服务网络,让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为确保阵地长效运行,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实践所(站)星级创建工作,围绕阵地便利性、队伍多元性、活动创新性、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考评。目前,全县已评出星级所(站)40个,星级站点占比提升至21%。从“有场地”到“优服务”,从“挂牌子”到“创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正以多元功能回应群众期盼,成为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
队伍建设:扎根基层的“文明先锋”
该县高度重视文明实践队伍建设,积极发掘和培育优秀人才,通过“专业培训+实践淬炼”双轮驱动,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文明实践主力军,涌现出以龚雪、谢宇为代表的基层先锋。
海拔800余米的泥洋村见证着龚雪这位“全省优秀文明实践员十强”的蜕变。5年前,龚雪作为大学生基层专干到山村时,连方言都听不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拜老党员为师,在调解土地纠纷、化解邻里矛盾中锤炼群众工作本领;主动学习电商知识,逐步成长为助农主播,带动黄连饼、奉新大米等农产品销售数千斤;打造“清凉泥洋”农旅品牌,开拓旅游市场,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产业,让昔日“空心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受支月英老师的影响,龚雪发起了“让每一朵花蕾都尽情绽放”的志愿服务项目,专注于关爱留守儿童。通过开展“亲情连线”让爱畅通无阻、“留守儿童”生日会享受家的温暖、“健康悄悄话”小课堂、“微心愿”圆梦等活动,让这些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我见证了这些孩子从羞涩到自信的转变,他们的笑容成了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惫ㄑ┤缡撬怠?/p>
如今在奉新,有175名像龚雪这样的文明实践员活跃在基层。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温暖民心,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红土地生根发芽。
活动成效:文明新风浸润城乡肌理
聚焦群众所思所盼,该县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紧扣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三大板块,推动文明新风融入城乡肌理。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00余场,参与志愿者8万余名,惠及群众超15万人次,文明理念从“入眼入耳”迈向“入脑入心”。
理论宣讲聚焦“乡土味”。冯川镇大路口村,村民围坐在活动广场上,宣讲员以方言快板解读政策,将“大道理”化为“家常话”;宋埠镇深入研究宋应星的思想和事迹,提炼其中蕴含的创新、担当、为民等精神特质,以主题幕布剧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移风易俗改出“新风尚”?;岵赫蛘欧淮蹇挂品缫姿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切实弘扬时代新风;干洲镇依托乡村大舞台,将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开展到群众中去,用文艺的形式发出好声音、传播新理念。
文化文艺激活“传统魂”。桂花飘香,北门社区活动大厅内,居民们着手做月饼,共话千里婵娟;罗市镇港下村的舞台上,悠扬唱腔诉说着古老故事,唤起文化乡愁;华林广场上,书法协会的会员挥毫泼墨,让墨香传递新春的祝福。
从“匠心书屋”的琅琅书声到龚雪直播间里的助农吆喝,从村间墙头绘写的家风家训到河岸两侧宣扬的模范事迹,新时代文明实践已深深融入这座千年古县的肌理。在这里,文明不仅是灯笼上的谜题、舞龙时的锣鼓,更是留守儿童眼中的星光、田间地头蓬勃的生机,是古老土地焕发新生的精神密码。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