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漫步于都城乡,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民众的笑脸上。近年来,于都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着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传优秀家训树文明家风
“刘伯承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11月4日,于都县仙下乡观背村党支部书记刘观音来到设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家风家训馆,利用周末时间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解刘氏先贤和革命前辈的优良家风家训故事。
“以优良的家风家训助推乡风文明,助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绷豕垡羲?,近年来,观背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精心打造了设有优秀传统文化、家规家风典故、家风家训家规名言警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廊的家风家训馆,常态化开展“学红色家史、传优秀家训、树文明家风”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广大村民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参与美丽观背共建共享。
用好道德“红黑榜”,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该县常态化开展评议评价、积分兑换,家风民风不断好转,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持续向好。黄麟乡朱田村《扶群众内志,树文明新风》入选赣州市乡风文明群众自治类优秀案例。今年以来,全县常态化开展“家风家训”讲座20余次,利用七夕、国庆等节假日,为88对新婚青年举办“不要彩礼要幸?!奔寤槔瘛?/p>
护航下一代健康成长
“雯慧呀,你要安心学习,不要担心家里?!薄靶恍话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好心人的关心帮助。”……记者走进于都县盘古山镇西村社区居民徐昭华家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温荷花和徐昭华的侄女在微信视频里聊得正欢。
温荷花告诉记者,徐雯慧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徐雯慧和弟弟只能与伯父徐昭华相依为命。为了让姐弟俩健康成长,社区将姐弟俩列为帮扶对象。有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政策,徐雯慧和弟弟得以继续上学。徐雯慧非常懂事,每到寒暑假,都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
今年8月,徐雯慧被赣南医学院录取。喜讯传来,徐雯慧父亲生前的同学、好友慷慨解囊,为徐雯慧捐赠1.7万元善款。接着,赣州市关工委、西村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又为徐雯慧捐赠了2万余元。在徐雯慧就读赣南医学院期间,“黄三河助学项目”每年资助其6000元。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护航下一代健康成长。于都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群众所需所盼的志愿服务项目纳入志愿服务项目库。目前,全县入库志愿服务项目1054个,其中常态化项目968个、地方特色项目86个。高质量推进了“童心港湾”项目建设、管理、运行。目前,全县已建设“童心港湾”31个,共组织开展心理疏导、亲情关爱、安全教育等活动近1920场,服务留守儿童2万余人次。
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
夜幕降临,在车溪乡安塘村,吃过晚饭后,67岁的谢九长和两个哥哥一起聊家常。聊到开心处,兄弟三人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从16岁开始,真诚善良的谢九长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残疾的哥哥,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兄弟真情,默默地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叭绻挥芯懦ひ患胰苏展宋颐?,哪里还有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哦。好人有好报,愿弟弟一家人幸福安康。”说话间,大哥谢三观生向弟弟投去感激的目光。
唱响文明乡风“和谐曲”,让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在贡江镇新地村,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开展“良婿孝子”“最美儿子”“最美儿媳”“最美家庭”“积贤之家”“积善之家”评选,共选出“最美儿媳”36名、“良婿孝子”30人、“最美家庭”40户;在宽田乡石含村,红军烈士守墓人、“江西好人”谢南京成为传承文明乡风的榜样。
彩笔挥舞绘蓝图,贡水扬波话振兴。如今的于都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方兴未艾?!拔颐墙欢贤贫率贝拿魇导ぷ飨蚯跋蚝梅⒄?,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