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丰城:以传统村落盘活文明实践阵地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3-10-10 17:11:55  编辑:陈晗子 作者:夏添

  江西省丰城市2018年12月被列为全省首批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2020年又被列为江西省33个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县(市、区)之一。丰城市在四年多试点工作中,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要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社会性、群众性、自觉性,开辟了一条具有丰城特色的“高速路”。

  缘起

  近年来,丰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工作阵地作用。在选址上,丰城市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对各村村部、闲置的厂房、校舍、农家祠堂等场地,进行了详实的调查摸底。充分盘活各类场地资源,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突出安全、便民、发展空间大的原则,从村委会→祠堂→闲置村小→民房的选址探索,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实践站所是“与我有关的地方”。早期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选址定于村部,后经过活动开展和工作摸索,发现大部分村部空间局限,无处设置功能室,加上群众一般情况下不愿去村部开展活动;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选址于祠堂,因其独特的空间构造,无法设置达标的功能室,难以支持开展各类活动。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定于闲置的村小,普遍发现位置较偏僻,人员不集中,不方便群众参与活动。

  探索

  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以来,丰城市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经多地调研,发现传统村落老民房一般是平房建筑,环境具有原生态特色,周边空闲地、边角地多,同时就近便利,且位置处于村庄中心地带,村民聚散方便,可以满足村民健身娱乐等精神需求,有利于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全市建在民房的文明实践站有101个,其中在传统古村落建成的文明实践站19个。

  见证变迁,凝聚乡情。我们发现,一些建在民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主要体现在场地设施完善,功能室齐全便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民房租金便宜,装修简单花费少、修旧如旧氛围强、当地经济能够承受,同时又能留住“乡愁记忆”,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还可以充分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古树?;さ取?/p>

  延续传统,创新阵地。不同于村部“行政窗口式”与祠堂“活动广场式”的布局,古村落民房的布局一般是东南西北四角四室,中间客厅,后门小院。一些建在民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场地大,占地面积普遍具有250平方米以上,可以设置8个以上功能室,同时还可以延伸结合外部广场、幸福食堂、运动场、童心港湾、青年之家、百姓大舞台等场所毗邻而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辐射范围最大化。以丰城市张巷镇白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例,9间卧室被改造成“老人活动室(棋牌室)、亲情连线室(心理咨询室)、妇女之家、舞蹈房、娱乐室(体育健身房)”等功能室,门口摆放志愿服务台,客厅装台无线网络电视改造成学习强国室,后门小院改造成户外实践广场,远远满足实践站8个功能室的硬性标准。

  全民参与,服务群众。动员和鼓励本土乡贤、文化名人、成功人士将自家老旧民房建成文明实践站,以低租金租聘其闲置民房。比如丰城市白土镇白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元租十年”,乡贤慷慨解囊,300多平方米的闲置房屋被改建为五星级实践站,补齐了白土村文化供给的硬件设施短板。此外不同于“高价”打造的实践站,需要铺地板、刮仿瓷等一系列花销,民房实践站只需简单粉刷墙面即可,就能达到花费小、氛围强的效果。对离群众远、功能不完善的实践站进行重新选址,另一方面便于把道德大讲堂、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区整合起来,建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平台,实现“一站多点”共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各重点场所生根发芽。

  群众满意,守望相助。邻帮邻、一家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零散的群众互助资源统筹起来,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以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探索常态长效的措施和途径,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各地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在挖掘能人、培养队伍、服务群众上发力,在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融洽邻里关系,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来源:江西文明网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