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青原区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的工作路径,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一揽子保障,创新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为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就近+就便”建阵地。本着实用、便民的原则,青原区坚持全人群、全时段、全方位,线上线下建管阵地,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整合线下阵地。在解决基层阵地“铁将军把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的同时,注重因村而异,将闲置的校舍、老“村部”、祠堂、旧民房等场所整合、改造为活动阵地,变散为聚、变闲为用,把阵地整合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园区和景区,实现线下阵地全覆盖。创新线上阵地。推动实体空间网络化,将“线下”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以及志愿服务转移到“线上”,打造指尖上的文明实践中心,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群众“云相连”,实现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互通、同频共振,增强了文明实践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流动+常驻”建队伍。打造志愿“主力军”。坚持一个中心多支队伍齐头并进,构建以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各部门、各乡镇及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的“1+10+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志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常驻”的格局,全区志愿队伍达到248支,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成立服务“常驻队”。充分激活农村各类志愿力量,组织引导各级“青原好人”、道德模范、乡贤能人、退职干部及老干部、老教师等自发自觉加入村居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一批以村民为主体的“常驻”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慧芝,“中国好人”陈小青、朱润根,“江西好人”夏淑英、曾广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领队,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共性+个性”强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建立符合多元化需求的“量贩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外卖式”和契合个体化需求的“小灶式”“三配送”服务方式,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开展“量贩式”配送。区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功能强大的“中央厨房”,优化整合各类文明实践资源,精心制定通用“菜单”,以便捷、健康、多元的“量贩式”配送至各文明实践服务队伍,以实践所、站为平台,为群众送去“文化盛宴”和“精神大餐”。开展“外卖式”配送。由区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各志愿队伍,以“关爱到家,上门服务”的“外卖式”配送方式,为群众送去各类精心周到的接地气暖民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埂靶≡钍健迸渌?。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平台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接受习惯,无缝对接群众需求,“小灶式”配送,精准服务??埂暗愠瞿愕男枨?、亮出我的服务”个体活动,组织志愿队伍和群众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惠民+利民”强实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在实践,贵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埂暗吃焙臁币旎疃?。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带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并将文明实践活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建活动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等常态化工作结合起来,以“党员红”引领全区“志愿红”。开展“四季歌”行动。积极组织实施“春风”“夏凉”“秋实”“冬暖”“四季歌”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做到年年有计划、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策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文明实践“花开四季”,切实把理论传到基层末梢、把志愿服务带进千家万户、把文明送进百姓心田。探索“五联五共”模式。探索资源联用共享、组织联手共建、服务联动共为、平安联防共创、爱心联谊共助的“五联五共”模式,推出一批有温度的文明实践项目,以服务品牌的向心力提升文明实践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