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溪镇结合中央和省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精神,主动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新模式、新举措,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需求,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为传播党的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让文明实践的“种子”遍地开花、迸发出强大生命力,打造为民服务“新高地”。
统筹资源构筑“特色平台”
一个阵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芦溪镇坚持统筹谋划,积极引导村(居)实践阵地根据本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了“大舞台、书院、习语堂、民俗博物馆和村史馆五大实践亮点,体现弘扬先进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线”的“五点一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并通过精心设计、有效利用小报告厅、小图书馆、小村史馆、小体育场“四小服务点”为具体实践载体,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31个,实现村(居)实践站建设全覆盖,并为每个村配备了1名专职党建宣传员。东阳村作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形成“用习语堂和学习强国平台宣”“用大舞台演”“用村史馆、民俗博物馆展”“用东阳书院学”“用文化大院讲”和“进百姓家帮”的“五用一进”实践法,为群众搭起心灵驿站、精神家园。
广泛动员打造“公益品牌”
一支队伍,五湖四海,群策群力。芦溪镇发动群众组建了“3+N”三型志愿服务团队,即党员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服务队、妇女志愿服务队,全镇吸引3000余名志愿者,成立了10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积极谋划开展各类服务群众、服务公益的志愿服务。以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志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常驻",组建了35支敢讲会讲、百姓欢迎的宣讲员队伍,开展政策传播、道德传承、学习培训等宣讲培训400余堂;成立了100余支优秀文化体育队伍,围绕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累计举办大型活动70余次;义务开设了书法班、国学班、朗诵班、四点半课堂等,目前已开班80余次;强力推进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机制,截止目前,全镇共有中国好人8人、江西好人12人、萍乡好人18人;积极参与文明村镇评选表彰活动,2020年该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依托芦溪丰厚历史文化故事和历史遗存,年丰“舞狮”、古城缩龙、农民画等非遗民俗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廉洁萍乡、孝善文化进农村(居)”,传习感恩孝悌、乡贤反哺,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
贴心便民拉近“党群距离”
一份保证,源泉活水,坚强保障。芦溪镇通过“红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教导队、群众文艺队、义务巡防队、卫生稽查队等,开展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诉求得到解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镇广大志愿者在创建最辛苦、市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收集了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入学、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安居出行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诉求51件,为老旧小区改造献计献策18条。在广大志愿者的努力协调和推动下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20年完成31条背街小巷改造和752个楼道刷白、7个居委会办公场所新建改造提升,组织开展文艺小分队志愿服务送戏进小区28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