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聚文明之光 照亮新征程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1-03-16 17:27:17  编辑:陈晗子 作者:陈洪明 蔡超然

  “我家是脱贫户,我自力更生,坚持在网上推销米馃,并帮助周边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日前,记者走进赣州市赣县区茅店镇东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镇脱贫典型、网红“米馃大嫂”谭清华正在向村里的姐妹分享她的脱贫故事。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既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冷场”?“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倍锎宓持Р渴榧浅晌鹚?。

  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赣州市积极探索“一体化”整合、“多维度”服务和“培育式”激励,让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引领全市百姓感恩奋进,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嘹亮壮歌。

  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

  每到中午,在龙南市临塘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都会按时招呼村里老人到所内的孝老食堂用餐。简单的几个菜,老人们却吃得很开心。

  依托祠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临塘乡将理论政策学习、技能培训、移风易俗宣传、文体活动等纳入其中,使示范点成为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在哪里?近年来,赣州市设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将文明实践列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内容,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大力推行“1+N+N”“一站多点多基地”模式,将闲置学校、老旧村部、祠堂等场所规范化打造成综合体。通过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实现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

  此外,赣州市各地实践站打破壁垒,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推动基层组织、宣传、统战、综治、工青妇等各条块资源高效流通互动,打造了一批“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其中,寻乌县实现阵地、队伍、活动和志愿服务管理一体化,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截至今年元月初,赣州市建成10个县级实践中心、453个实践所、1715个实践站。同时推动文明实践向高校和企业延伸,全市6所市直(驻市)高校已挂牌实践中心,38家企业成立了实践站。

  提供优质服务温暖民心

  “说新风道新风,精神文明记心中……”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活跃着一个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农民剧团,他们常年倡导文明新风,促进乡村振兴。每到重阳节,周屋村都会举行敬老活动,至今已坚持了28年。周屋村因势利导,依托美丽乡村颜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周屋村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数万名。

  南康区唐江镇白石村“勤劳脱贫标兵”卢有娣,丈夫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活,3个小孩尚在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为此,她加入村里的“女子务工队”,现在一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顺利脱贫。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抓手在哪里?赣州市将文明实践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指导基层阵地开展活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各地实践站开展“课堂式、文艺式、谈话式”等宣讲活动6200余场。

  赣州市成立服务巡回指导组和15支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市级优质资源下沉,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在站点选址、功能设置、菜单制定等全过程坚持“三问于民”,面向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妇女、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全人群、全时段、全方位”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倡导文明新风凝聚人心

  在于都县黄麟乡岭下村,有一段婚嫁事迹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该村村民华招娣同本乡太南村詹秀明家结为亲家,华招娣原本提出要收8.9万元礼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得知情况后,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促成了双方喜事新办。

  为了更好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群众心中,赣州市围绕群众的身边事,以及一些社会难点、痛点,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方法,广泛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

  走进全南县社径乡老屋村大曾屋,“垃圾兑换银行”的牌子十分醒目。65岁的村民黄桃林,刚刚用60个塑料袋和20个旧瓶子兑换了一包洗衣粉?!坝辛死一灰?,现在村里几乎看不到垃圾?!被铺伊中ψ潘?。为了呵护绿水青山,全南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串联带动980个新农村建设点,推进环卫监管向乡村延伸,变乡村“一处美”迈向“处处美”。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