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信丰县大塘埠镇仓前村丰收广场,一场“人人共跳幸福舞合唱文明实践曲”抖音秀活动正在进行,志愿者服务队、村干部和群众用欢乐的舞蹈、开心的笑容演绎着幸福生活。这场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通过接地气的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信丰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的工作路径,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高标高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既有效地助力该县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又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资源整合强阵地
“闲暇之余,我们老人家都喜欢来这里看看书、看看电视或参加一些活动?!苯?,古陂镇古陂村村民钟朝克说,村里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老人小孩来了都很开心。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党群服务中心、爱心超市、耕读讲堂、四点半课堂、好家风评议学堂、志愿者之家、心理咨询室、村史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阵地整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能力,让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过程中,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务实管用”的原则,整合祠堂、村史馆、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等现有资源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实行机制共建、阵地共用、队伍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使用效益。该县还注重融合网络资源,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县融媒体中心等载体,开展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线上公益活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据了解,该县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重要举措,建设了1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拨付活动经费243.8万元用于采取“讲、评、帮、乐、学”等形式,在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卫生、农技培训等方面,经常性开展接地气、暖人心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正能量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在橙乡大地上绽放。
理论宣传到万家
近日,小河镇新芫村党支部书记来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村民们宣讲中央、省、市、县等相关精神,与党员和村民代表们近距离交流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小河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学习传播功能,拓宽理论传播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建强理论宣讲队伍,择优组建了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五老人员”、乡贤等组成的理论宣讲队伍,并结合党建“三化”建设PPT汇报演练,把村(居)党组织书记培养成理论宣讲能手?!?/p>
大塘埠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干部夜话“周周讲”、广播喇叭“天天响”、感恩励志“手手传”等方式方法,由镇村干部轮流上台讲授,解读党的政策、业务知识等内容,并利用IP广播载体,用普通话及方言“双语”向村民播报宣传国家大事、红色故事、创文创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扫黑除恶、森林防火等内容,让理论宣讲深入民心。
“理论宣讲接地气,让群众听懂”才是硬道理。为此,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组建理论宣讲队,创新理论传播形式,以歌曲、舞蹈、快板、采茶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理论下基层,发挥“村村通IP”广播作用,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双语”口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让群众听明白、听得进、记得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志愿服务暖人心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近日,大阿镇太平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童心港湾”志愿者们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送上了远程新年祝福。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抓手,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该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坚持“培育特色、塑造精品”理念,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君子兰评议、乡村振兴、红色先锋、半边天等300多支4000余名志愿者队伍。分层分类开展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服务”,活动开展成为常态化。
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该县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逐级管理、分类管理与动态管理,做好志愿者注册招募、志愿项目设立管理、志愿服务记录查询、志愿组织备案登记等工作,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据了解,2020年,该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开展“祖国新春好送万福进万家”“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专题文艺演出、“机关与社区党建结对共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