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让文明实践站成为精神“加油站”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0-11-24 10:43:17  编辑:俞幸格 作者:高志坚 尹文兵 邓晨晨 周文平

  11月17日,宜黄县二都镇白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示范课“干货满满”,让现场来自全县139个行政村、7个社区的兼职党建宣传员们收获颇丰。

00302982521_814450dd (1).jpg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乡村振兴工作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村干部,要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好。”

  “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宣讲好全会精神,推进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治……”

  当日,宜黄县在白槎村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暨宜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月现场会。现场观摩、典型发言、表彰先进、表态发言、参观建设、配发设备等活动项目依次开展,理论宣传队、普法宣传队、科教宣传队、文化宣传队、卫生宣传队、乡风文明宣传队等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员志愿者陆续作示范引领……此次现场会既是“学习会”也是“动员会”,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贴近实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00302982525_0be8725c.jpg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面向群众开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崩砺坌彩痉犊斡梢嘶葡匚N?、宣传部长高志坚作主讲。他表示,理论宣讲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走近群众,同时,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

  现场会上,总结推广了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经验,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目标?!八氖峦谩毙率贝拿魇导疃?,是宜黄县打造的文明实践品牌,并逐步形成了全县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现场会后,该县将扎实有效地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以“夜间课堂、感恩礼堂、强国讲堂、新风祠堂”为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宣讲宣传,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让文明实践站成为更多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00302982522_c7de6f86.jpg

  “自我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感恩奋进、走访慰问、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我们村打算全方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着重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好政策讲给群众听,让广大村民感受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凝聚奋进力量?!卑组洞宓持Р渴榧切苄『焖?。

  据了解,自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宜黄县高标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全域推进,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在基层强起来、实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集学习宣传、志愿实践于一体的新平台、新阵地,让文明实践站成为群众提升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油站、充电站”。

00302982524_e77ad323.jpg

00302982523_6972a6f5.jpg

  2018年,宜黄县被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仪式,针对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在农村创新开设了“夜间课堂”,树立了文明实践活动品牌?!耙辜淇翁谩笔悠底魑?个视频之一,在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播放,“学习强国”夜间课堂的做法编入了《江西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案例汇编》,并进一步积极探索创建了以“夜间课堂、感恩礼堂、强国讲堂、新风祠堂”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同堂”宣传、引导、服务农民群众新模式。今年,宜黄县又作为全省33个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县(区)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将人才、资源、资金等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由驻村第一书记担任所驻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一站长,并且为全县139个行政村都配备了兼职党建宣传员,为村里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00302982520_8781a1af.jpg

来源: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