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看,老兵在行动 ——渝水区“老兵宣讲团”创新基层理论宣讲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0-11-23 15:43:20  编辑:吴凯 作者:胡光华

  这几天,66岁的肖道林忙极了。11月11日,作为新余市渝水区“老兵宣讲团”的宣讲员,他受邀为区国资局、区投控集团、区国资公司的党员干部作了《重温党史,践行初心使命》的宣讲报告。他手头,还在积极准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如今,渝水区有206名退役老兵像肖道林一样,活跃在城乡,让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10月底,渝水区“老兵宣讲团”受到中宣部办公厅表彰,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搭建平台,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形式

  廖斌晟退伍49年了,虽身为农民,但他49年坚持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文化知识、农业技术等,每年都要花几百元钱来订阅、购买报刊和书籍。

  “从区领导手里接过聘书,感到责任沉甸甸的?!?0岁的廖斌晟身材瘦小,却精神饱满。每次宣讲格外认真。尽管家有44岁的残疾女儿需要他照顾,但每次主题宣讲,老廖一次都未落下。

  渝水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如何推进文明实践工作走心走实?2019年10月,经过调研、酝酿,区委宣传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建“老兵宣讲团”,让文明实践工作接地气、有成效。

  渝水区通过组建“老兵宣讲团”,并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活动,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按照村(社区)、乡镇(街道办)逐级推荐方式,再经严格审核,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热心公益事业、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退役老兵,成为宣讲员。他们进机关、社区、学校、村寨,讲亲身经历、红色故事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受到群众欢迎。

  活跃讲台,“三贴近”确保宣讲效果

  讲什么、怎么讲?渝水区委宣传部根据上级要求、群众需求,制定老兵宣讲年度清单,精心策划每月宣讲主题。宣讲之后,组织随机调查,了解群众感受,听取意见建议,目的就是做到宣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我今年讲了19场?!毙さ懒炙?,按照区里年度清单,老兵宣讲员都作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抗击疫情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特殊背景下的全国两会、民法典、防电信诈骗、防溺水等主题宣讲,这是“规定动作”。不少机关和群众还会点单,邀请老兵宣讲员接单宣讲。

  含笑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黄炳荣,每天为居民的事奔忙不停。加入“老兵宣讲团”后,街坊邻居都爱拉着他进小区宣讲。伍家小区居民胡春红笑着说:“老黄讲防诈骗的事,太爱听了。我们请他讲了两回呢?!?/p>

  良山镇89岁的老兵宣讲员龚才再,每次宣讲都受欢迎。他总是把党的政策、民生实事、发展变化融入顺口溜、打油诗中。宣讲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听众边听边乐,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老兵宣讲员活跃讲台有效果。一年来,“老兵宣讲团”开展宣讲520余场,直接受众10万余人次。

  善讲实干,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渝水区推进“老兵宣讲团”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依托“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老兵宣讲员广泛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传,进行红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更快更好地进入千家万户。城南街道西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淑英说:“小区里大喇叭一响,居民都搬着凳子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绷忌秸蚶媳苍?、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春说:“每次宣讲,都有上百名村民来听?!?/p>

  在宣讲的同时,老兵宣讲员立足岗位作示范?;票俨还馐抢媳苍保故堑持Р渴榧恰⒅驹刚?、楼栋长,每天忙得像陀螺;良山镇周宇村老兵宣讲员刘国俊带头创业致富,热心公益事业;老兵宣讲员廖斌晟坚持义务打扫村里卫生。他们都说,要宣讲,更要实践带头,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在老兵宣讲员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退役老兵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投身创业致富,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影响带动着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