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统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统筹运用现有资源,线上线下呼应互动,因地制宜、讲究实际、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文明实践活动正??购痛ヌ峁┯行г靥?。
2017年,市级党性教育基层基地正式挂牌。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党支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提升改造,立足实际、突出亮点,致力打造党员精神补钙、固根铸魂的信念课堂。
“党建+网络”强化宣传
支部13年来坚持将党建工作网作为学习的平台、宣传的阵地、展示的窗口,及时更新专题栏目,丰富栏目内容,目前网站专栏有12个。定制开发手机端党建OA??椋奖愕吃备刹克媸彼娴匮?,通过学习监测跟踪管理系统即时了解党员干部网上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评选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分子的重要依据。制定了《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强学习强国APP推广运用。
新媒体助力党员教育
借助新媒体资源和技术,用相机、摄影机、无人机等记录了本单位党建发展的历程以及成果。近三年来每年都制作了“活动剪影”展板。自制了党教片《在平凡中坚守》、《同步课堂让梦想起航》(获得2019年度全市党教片观摩交流活动微视频类创作奖)、《网课战疫的苦与乐》(获得2020年中国力量·战“疫”短视频盛典二等奖、南昌市教育系统战“疫”主题微视频一等奖)以及《解放思想省初心,实干担当显本色》等微党课。
新形式提升教育实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上“纪律讲堂”;围绕增强党性、提高素养,坚持与“三会一课”相融合,并结合工作实际设计每月的党日主题活动,以交流学习、演讲研讨、比赛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让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志愿服务等成为主题党日的主战场,提升学习效果,突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和对实际工作的带动性。
技术中心主任卢洪之上党史课《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党支部书记陈毓梅主讲“以高标准严纪律要求自己”为主题的《纪律讲堂》
“技术服务,爱心送教”走近VR,我与新时代共奋进!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汲取力量再前行
场地建设因地制宜
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单位实际,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党员活动室为基础阵地,融入自身特色,学习设施、电教设备一应俱全,新添了党建文化墙和阅读书架,形成既严肃认真又活泼开放的活动中心。
制定了专门的活动室管理和使用办法,并配备专人负责党员活动室的日常管理。中心还有大小会议室四个,最大可接待70余名参观者进行座谈。另外,还设立了诚信阅览室、道德讲堂、纪律讲堂等。
不断完善“一网两微一屏建设(一网:党建工作网,两微: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一屏:电子屏),线上线下呼应互动,建成了实体和网络两大阵地。
队伍建设因人制宜
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组建了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做志愿者??寡Ю追嬷驹阜窕疃?,目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30人,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人均服务时长每年不少于30小时。
在门卫室设置志愿服务站点,配置急救药品包以备不时之需。2020年,技术中心共开展志愿帮扶6次,我们走进社区,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和节日祝福;走进乡村学校,捐献光波炉和体育器材,为身怀六甲却坚守岗位的教师送去孕妇奶粉;和南昌市智慧校园云平台发起爱心公益活动“烛光行动”,通过在“洪校通”APP积分中心上募集爱心,为留守儿童实现愿望。
志愿服务站点
2020年7月,技术中心邀请专业导演团队和摄制组拍摄了一部反映乡村教师和南昌农村在线同步课堂发展实况的微电影《守护》,表达了我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情怀。
疫情期间,技术中心成立疫情防控先锋队,技术科承担网课拍摄264节,几乎每位参与人员在疫情最吃紧的那个阶段,每天都从早上8点开始忙到晚上11点,一天也未休息过。宣传科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不分工作时间、白昼黑夜,全力营造教育抗疫氛围,深入抗疫一线采访,共采写了30余条反映南昌教育抗疫的稿件,发布相关推文168条,其中多条新闻被新华社、江西发布等国、省级媒体转载,阅读量过百万。拍摄反映本单位抗疫事迹的微视频《网课的苦与乐》在中国力量·战“疫”短视频盛典评选活动中喜获二等奖,向公众展示了我们技术人的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
文化活动因时制宜
党员志愿者为活动制作端午礼盒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奋力夺取“双胜利”的信心与决心,特别邀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第五医院重症ICU病房护士长赵琳和大家分享奋战抗疫一线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开展送技入社区活动,全体党员参与,为帮扶社区带去VR可穿戴设备,组织社区居民运用VR科技身临其境参观党建展馆,观看“天下英雄城”宣传片、历史纪录片《邓小平小道》等,和社区居民一起感受VR技术带来的乐趣,感受时代精神。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