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项山乡卢屋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到下午四点半以后,小书屋里就坐满了放学回来的孩子,他们在这里一起读书、写作业、画画,直到家长从田地里务农回来,孩子们才陆续回到家中。
据统计,卢屋村4到14周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有126人,其中留守儿童13人。平时家长忙于做农活或外出务工,照看孩子成为了一大难题。考虑到这一点,卢屋村于2019年4月份开始开设“四点半”课堂,将村里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由志愿者对孩子进行统一的照看。
据卢屋村第一书记周文婷介绍,志愿者都是学校的老师,只要有空就会过去。在寒暑假时期,孩子也不愁没人照看,返乡的大学生会主动承担起志愿者的责任,小书屋里每天都有舞蹈、画画、看电影等活动安排,小乡村的假期生活也多姿多彩。
小书屋除了给孩子提供学习场所,村里的村民也可以到书屋里阅读图书,并可以办理借阅,丰富村民在农闲时的精神生活。
“扶贫先扶志,文化扶贫所带来的影响是最长远的?!敝芪逆没匾淦?017年3月刚来到卢屋村任职时的村貌颇有感慨,当时的村子里连路灯都没有,村民们每天晚上很少出门,几乎没有文体活动可言。周文婷便动员村里的妇女走出家门一起跳广场舞,不仅如此,她还自己带头跳,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卢屋村妇女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以前晚上做完农活就是看电视和喂猪,现在每天都去跳2个小时的广场舞?!?2岁的村民潘银英腿脚患有残疾,从未想过自己还能跳舞。在周文婷的鼓励下,她加入到村里的广场舞队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越跳越好,还自己用手机观看教学视频,如今她的精气神比前几年还要好。
村民不仅跳广场舞,村里平时还会组织村民一起学习书画,过年组织写春联活动,并排演一些展示乡村文化、政策宣讲的节目,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了由“牌桌上”到“书桌上”的转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据周文婷介绍,卢屋村在2016年实现全村脱贫,成为了物质、精神两手抓的典范,如今的卢屋村乡风文明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副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