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由光明网、央广网等10余家中央网络媒体组成的“网络媒体宜春行”采访组到此采访;今年4月,由省文联、省扶贫办组织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文艺创作采风组到此采风;平时,县内外诸多参观考察团纷纷到此驻足……去年以来,上高县镇渡乡江东村声名鹊起,“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江东村位于上高县西北部,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户914人,其中贫困户12户25人,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于2017年脱贫摘帽。一个小山村的文明实践站为何让人流连忘返?日前,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六个中心”巧定位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该村对位于村中心位置的原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高规格改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站占地1150平方米,距离最远的村民步行到达也只需20分钟。
文明实践站内精心布局设置了“六个中心”,即党员成长中心,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党员学习成长;文明宣讲中心,重点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倡导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理念;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幸福食堂、棋牌室、阅览室等,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文化活动中心,设立文明实践广场,定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村史传播中心,设立村史馆,展示村庄发展历史变迁;积分兑换中心,设立“爱心超市”,开展贫困户“信用积分”兑换,农户垃圾分类收集兑换,学习强国积分兑换,弘扬文明新风。
文化品牌强内涵
为把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工作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加油站,该村注重挖掘本村乡土人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才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该村聘请枧山小学的胡昌保和戴敏老师为“四点半”课堂老师;聘请村老年协会会长胡长根为幸福食堂管理人;邀请本村在外人才胡建平为村里谱写诗词《江东赋》,为村歌《我的江东父老》作词;邀请镇渡乡中心学校体育老师、全省舞龙比赛金奖带队老师简玲伟为舞龙队教练,成立了一支中小学生课余舞龙队,两支妇女广场舞队,一支非遗文化“排字舞”舞蹈队,合力打造“舞动江东”文化品牌。舞龙舞蹈队除了在村里举办活动外,还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提高了江东村的美誉度。村里的普通群众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熏陶显活力
该村注重依托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村风民风建设。
该村在文明实践站设立政策大讲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宣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绘制孝道文化墙,邀请本村孝老敬老“中国好人”喻根华开办家风讲堂,以家风家训教育群众,去年以来已开展宣讲6期,孝道文化在全村蔚然成风;设立村史馆,通过图文介绍、实物陈展、村歌吟唱、主题征文等方式,介绍村史沿革,讲述扶贫故事,展示江东学子、江东军人、江东好人的风采,反映脱贫攻坚和秀美乡村建设的成就,引导群众“爱家乡、爱江东”。该村58岁的贫困户胡根秀平时没事总会来文明实践站坐坐,通过“学习强国”学习,目前学习积分达16000多分,带动了村民爱学习的好风气,被光明网、央广网等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报道。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