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ぃ杆偌觳樯饲?,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场馆的急救人员。
1.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
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FONT>
重要提示:
比赛场馆内的志愿者,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ど丝凇⒎乐刮廴?,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FONT>
?、诼菪?/FONT>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
?、偻范ッ笔桨菏视糜谕凡客馍说纳嗽?。
②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坌乇巢堪菏视糜谇靶鼗蚝蟊秤型馍说纳嗽?。
?、芨共堪菏视糜诟共炕蛲尾坑型馍说纳嗽薄?/FONT>
?、菔?足)部包扎: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尴ス亟诎和视糜谥夤亟诘陌?,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重点提示:
在事发现场,志愿者遇到有人受伤时,应尽快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伤病员进行简单包扎,然后呼叫120或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3.特殊伤的处理
▲颅脑伤
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时,可用保鲜膜、软质的敷料盖住伤口,再用干净碗扣住脑组织,然后包扎固定,伤员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开放性气胸
应立即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用不透气的保鲜膜、塑料袋等敷料盖住伤口,再垫上纱布、毛巾包扎,伤员取半卧位。
▲异物插入
无论异物插入眼球还是插入身体其它部位,严禁将异物拔除,应将异物固定好,再进行包扎。
重点提示:
对于特殊伤的处理,志愿者一定要掌握好救护原则,不增加伤员的损伤及痛苦,严密观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心跳),迅速拨打120或呼叫场馆内急救人员。
4.骨折固定技术
▲概述
骨折固定可防止骨折端移动,减轻伤病员的痛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
在体育场馆内遇有骨折伤病员时,志愿者应保持沉着冷静。
尽量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固定,尽快呼叫120或场馆内急救人员,以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处理伤病员。
▲骨折现场固定法:
?、偾氨酃钦酃潭?/FONT>
利用夹板固定
利用身边可取到的方便器材固定
②小腿骨折固定方法
小腿骨折可利用健肢进行固定
?、酃桥韫钦酃潭?/FONT>
5.搬运技术
▲概述
经现场必要的止血、包扎和固定后,方能搬运和护送伤员,按照伤情严重者优先,中等伤情者次之,轻伤者最后的原则搬运。
对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病员必须采用“圆木”原则进行搬运,使脊柱保持中立。
在搬运全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病员的表情,监测其生命体征,遇有伤病情恶化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搬运,就地救治。
在体育场馆内,对于严重外伤的伤员,尽量由专业医务人员搬运。
▲搬运方法: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